竹市再增3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 邱臣遠代理市長:擴增失智照護服務


▲新竹市政府於立功里、南勢里、金華里新增3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EDM。(圖/記者張建奎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張建奎/新竹報導】

新竹市政府為強化失智照護資源可近性,減輕照顧者壓力,於立功里、南勢里、金華里新增3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預計可提升16%的社區服務量能,目前竹市已設有4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及9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認知促進、照護指導與家屬支持等多元服務,協助長者在熟悉的社區中獲得持續且高品質的照護支援,打造安居共老的友善幸福城市。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竹市65歲以上人口占全市總人口比率達15.6%,為因應高齡社會,新竹市今年1月1日成立「新竹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推動長照政策、整合長照業務,市府每年評估服務需求,循序漸進新增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持續推動一學區一日照中心,同時規劃活化舊朝山國小校地,採BOT方式新建複合式長照機構
,提供多元照護服務量能,落實市長高虹安擘劃「老幼共好,健康安心」施政願景。

新竹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攜手新竹台大、新竹馬偕、新竹國泰及新竹國軍等醫療院所成立4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
,提供「醫療照顧諮詢」、「轉介相關資源」及「電話追蹤關懷」等三大核心服務,每年預計可服務1,532人,減輕照顧者的壓力,此外,還有9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透過帶領長者「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樂齡律動」及「與人互動」等延緩失智失能課程,促進社會參與、提升自信與創造力,從中獲得肯定及被需求的價值

新竹臺大分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賴秀昀表示,失智症治療可分為藥物與非藥物兩大方向,藥物可改善失智症狀,非藥物治療在維持功能與提升生活品質上扮演重要角色。研究顯示,結合個別化設計的運動、認知訓練、懷舊活動、音樂治療等多元方案,特別是結合照顧者參與的團體活動,能有效延緩認知退化,促進人際互動。

立功里長郭天寶表示,近年里內高齡人口增加,65歲以上人口已佔全里2成,顯示照護需求與日俱增,今年4月里內新設立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透過豐富課程,有效延緩失智進程,也讓家庭成員能安心工作,為社區里民帶來一大助力。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