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視障與樂音共舞 第二屆DEI公益音樂會傳遞扶輪愛與希望

視障與樂音共舞 第二屆DEI公益音樂會傳遞扶輪愛與希望

0

記者/江育銓 採訪報導

一場打破界限、融合愛與音樂的公益演出昨日(12日)於台北火車站演藝廳感動登場。這是由台北大世紀扶輪社主辦、醒吾科技大學等多個扶輪社等各界齊力舉辦的第二屆「DEI公益音樂會」,全台首度邀請視障樂手與一般管樂團攜手演出的大型音樂會,象徵多元、平等與共融的社會理念實踐。

台北大世紀扶輪社社長李江燻(前左4)帶領所有參與的各扶輪社一起捐贈30萬。

「我們就是要透過音樂會彰顯扶輪社的核心理念,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共融(Inclusion)」主辦這次音樂會的台北大世紀扶輪社長李江燻表示,這次第二屆「DEI公益音樂會」就是以此理念攜手邀請醒吾科技大學、台北市立啟明學校音樂班同學、沐樂管樂團與視障歌手李宜珮,一起打造全台首場融合視障學生與一般樂團的創新音樂會,向社會傳遞尊重與關懷。而這場音樂會的獨特之處,在於將視障學生實際帶上大型舞台,與沐樂管樂團進行現場演出,挑戰極高難度的協作模式。視障學生需透過耳機收聽指揮老師的語音口令,在無法以視覺掌握拍點與手勢的狀況下完成演奏。這樣的創舉,不僅展現音樂教育的極致成果,更讓人見證視障孩子們堅毅不屈的精神。

國際扶輪3481地區總監劉影梅表示,「對這些孩子而言,音樂不只是技能,更是與世界對話的語言。他們站上舞台,是對社會說:我們值得被看見,也值得被聽見。」因此要特別感謝台北大世紀扶輪社,長年對台北市立啟明學校的關懷與支持,不只提供資源,更深入了解啟明學校學生最真實、最深層的需求,並努力為他們創造更多與社會互動的機會,這次的音樂會就是最好的例子,讓視障學生與視力正常的夥伴一起演出,這不僅要音樂技巧,更需要高度的默契與信任,挑戰極大,但意義深遠。這不僅是一場表演,而是一種「共融」最美的詮釋,更是向世人展現越障而行,努力學習的成果,更要喚醒大家對視力保健的重視,尤其現代人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孩童近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影像未來的生活與學習,因此,保護眼睛是大家都需要重視與共同努力的目標。

台北市立啟明學校校長張惠萍表示,台北市立啟明學校是全台唯一專為視障學生設立的特殊教育機構,自幼兒園至高中均設有學制,其中音樂科培育出無數音樂人才。這次與沐樂管樂團的跨界合作,不僅展現教育成果,更透過舞台鼓舞無數心靈,這次是第二年的舉辦,期望未來可以持續下去,讓孩子們有更好的舞台演出,走出校園,融入社會,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音樂會演出團隊陣容堅強,包含47人編制的沐樂管樂團、啟鳴之聲合唱團、啟明學校音樂班,以及被譽為「音樂小太陽」的視障歌手李宜珮。她是啟明學校的優秀校友,因早產導致腦性麻痺與視網膜病變,僅存微弱光覺,卻憑藉對音樂的熱愛與不懈努力,成為扶輪社重要的公益夥伴與本次音樂會的靈魂人物。而演出曲目也豐富多元,包括:《Centuria》、《追最美的花》、《I Dream a Dream》(李宜珮主唱)、《五月天組曲》、《鐘樓怪人組曲》、《你是我的眼》、《我只在乎你》等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節目融合古典與流行、個人演唱與團體合奏,呈現豐富多元的音樂表現形式,讓在場聆聽的扶輪社友及參與的各界觀眾感動萬分。

除了主辦社台北大世紀扶輪社外,國際扶輪3481地區第十一分區的台北大航海家社、台北大時代扶輪社、台北大風堂扶輪社、台北大歡喜扶輪社、台北大晶華扶輪社、台北永續元宇宙社,以及基隆永昌扶輪社等各社的支持與共襄盛舉,基隆永昌扶輪社社長江育銓表示,與台北大世紀扶輪社締結友好社以來,兩社就以共同齊心努力社會服務為目表,一起為社會公益盡一份心力,所以率領社共同響應這次的第二屆「DEI公益音樂會」。音樂無言,但最能觸動人心,當我們靜靜坐在觀眾席聆聽,或許被撼動的不只是耳朵,更是那份久違的感受力與同理心。這也正如主辦方所說:「這場音樂會,不是為了博得同情,而是要喚醒每個人心中的那道光,提醒我們——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看見與聽見。」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