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域化學事故應變元年 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海洋日前隆重成軍

▲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正式成立合影。(圖/海委會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高婕/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今(13)日主持「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立儀式」,親自授旗給全臺首支正式成軍的專業應變團隊。管碧玲表示,該小組結合3位技術專家、5位應處人員,以及海委會13位取得海上危害性物質(HNS)指揮級訓練資格者,加上39位曾赴海外受訓、橫跨海委會、環境部、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等多部會與地方政府的專業人員,組成60人的堅強團隊,這場授旗儀式象徵我國在海域災害應變體系上邁出關鍵一步,也正式啟動一支專業、即時、具備科技應變能力的小組,全力守護我們的海洋環境。

管碧玲說明,海域技術小組的核心任務,是在海上化學污染發生的第一時間,運用高科技偵測設備快速研判情勢,即刻展開處置,將污染控制在最小範圍內。小組存在的價值在於成員多數具備多年災害應變實戰經驗,熟悉從現場評估到污染物判讀等流程,並配合全時待命的應變系統,可有效縮短應變時間、降低危害風險。

海委會指出,本次活動特別展示應變關鍵裝備與先進儀器,包括針對海上應變所使用,可同時對固(例如:過氯酸鉀、二異氰酸甲苯等)、液(例如:苯、氫氟酸等)、氣(例如:天然氣、丁烯等)態物質進行分析的紅外光譜儀(FTIR),能有效掌握不同物質的特性,提升現場判讀精準度,同時也展示防護裝備,確保小組成員能在高風險環境中安全執行任務。


▲管碧玲主任委員向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員致意。(圖/海委會提供)

管碧玲表示,112年接任海委會主委以來,尤為深刻記得帛琉籍天使輪於高雄外海傾斜沉沒導致超過千只貨櫃漂流,幸因當時並非載運化學品而未造成重大海洋污染,藉此有感於海域化學事故應變量能需日益精進,特別要求海洋保育署持續辦理國內外海域化學品事故專業認證訓練,並召集相關單位進行兵棋推演及實兵演習,同時修正「重大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畫」,將我國海上化學品災害預防、整備、應變及復原等各階段標準程序建立,技術小組的成立,不僅是長期規劃的成果,也是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的具體展現。今天活動邀請曾參與海上危害性物質(HNS)應變訓練的專業人員,以及多個相關救災單位共同出席,包括海巡署、航港與環保等機關,顯示我國在災害應變上,已建立起橫向聯防的合作網絡。

管碧玲致詞時三次懇切拜託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員務必將海上化學品應變視為重責大任,並重申海委會將持續強化人員訓練與資源整備,並推動跨部門的協作,打造一個能與世界對話的海洋守護體系。她強調,守護海洋,不僅是今日的行動,更是為未來世代留下乾淨、安全的海域資產,透過這支專業技術小組的成立,宣誓並確保每次的應變行動都能即時、精準、有效,將會是臺灣海洋韌性不可或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守護神,我們將全力以赴真正落實守護海洋的使命。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