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懷文/台北報導】
有機種植不只健康,更能守護地球!合一生技於(十九)日攜手國立中興大學舉辦「碳藏有機田」土壤碳匯研究成果發表會,聚焦地球環境的永續發展,分享有機農法如何促進土壤碳儲存、改善土壤健康,為台灣「永續農業」與「淨零排放」策略揭開嶄新篇章。
合一生技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此次計畫除提供研究經費,更開放子公司「棉花田有機農場」作為實驗場域。合一生技 鄭淑玲總經理表示,「合一不論是在新藥研發、健康生活推動,或是生態環境守護上,我們都希望持續發揮影響力。
因為我們深信,『永續不只是口號,而是必須透過科學創新、產學合作、政策推動與全民參與一同來實現。』這次與中興大學攜手合作,是實踐 ESG 的重要一步,更是我們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展現!」
此次研究由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柳婉郁教授團隊主導,透過專業的科學設計與嚴謹的採樣分析,讓我們得以看見有機農業在碳中和路上的潛力與價值。柳婉郁教授分享,「長期有機栽培的土壤,其有機碳含量與碳匯量皆高於慣行栽培田區。有機耕作不僅能提升土壤肥力,也增強保水能力與韌性,抵禦氣候變遷影響。」研究結果證實,有機農法可強化土壤作為「碳儲存器」的能力,是兼顧農業永續與氣候行動的關鍵途徑。
國立中興大學 宋振銘研發長指出,「淨零排放不僅是世界趨勢,更是國家政策。政府、企業、大學及農民都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中興大學積極發展淨零科技,尤其是自然碳匯。我們期望透過農業『黃碳』實現減排與增匯,讓土壤與作物維持健康,達成永續生產模式。」
政府在推動永續農業與淨零轉型的過程中,始終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也對此研究給予肯定。農業部農糧署農業支援組饒美菊副組長表示,「台灣2050淨零碳排,仰賴能源、產業、生活與社會四大轉型,自然碳匯是其中的重要方針。有機農法是最直接且有效的土壤碳匯實踐,台灣推動有機農法逾三十年,累積為土壤碳匯貢獻約5.61萬公噸CO2當量的減量效益。透過企業與學研界合作,可進一步發揮有機農業的價值,不僅深化推廣效益,也讓全民共享成果。」
發表會中透過影片真實記錄有機小農在耕作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他們堅持有機永續的感人故事。該計畫產出的有機農作物皆於棉花田生機園地門市販售。棉花田生機園地總經理徐慶璋表示,「我們從源頭保障農友,確保每一份有機產品安全無毒。
推動有機,從不只是商業,而是一份對國家、人民與土地的永續承諾。永續也不只是口號,而是消費者的真實選擇。」作為重要的有機通路,棉花田生機園地持續推動友善環境與永續發展超過30年,讓每一份產品都承載對生態與未來世代的責任。
守護地球不是一場活動的終點,而是一段需要持續行動的旅程。每一位有機小農的付出,都是對土地的承諾;每一片有機農田,都是抵禦氣候變遷的英雄。合一生技誠摯邀請更多農友加入有機種植行列,攜手增加土壤碳儲存量,減緩全球暖化。讓我們以行動支持有機農業,選擇友善土地的生活方式。讓永續,不只是今天的話題,而是我們共同實踐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