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懷文/台北報導】
為提供學生暑假增能的學習環境,教育部國教署連續9年辦理「夏日樂學計畫」,補助國中小學於暑假辦理2至4週本土語文及英語主題課程、整合式學習方案及自然科學實驗操作課程。同時持續舉辦「夏日樂學影像說故事競賽」,112年共計有23件作品得獎。於(二十)日由教育部長潘文忠頒獎表揚,肯定參與學校發展各種創意課程,讓學習走出教室,擴展學生學習視野,創造孩子競爭力。
潘文忠表示,為了讓孩子在暑假期間的學習不中斷,教育部國教署自9年前推動夏日樂學計畫,希望能讓孩子在生活和活動中,自然多元的學習本國語言、英語、自然科學、或是認識自己生長的地方;同時透過影片、照片等媒材記錄孩子的學習過程,讓孩子的學習記憶更加深刻,也可以將學習心得分享給各界。因此特別要感謝許多學校老師熱誠的投入,能夠帶給孩子一個快樂、充實的暑假。
國教署說明,112年共有1,243校、1,517班辦理「夏日樂學計畫」,參與人數達3萬1,700人,9年來累計14萬6,800名學生參與。今(20)日頒獎典禮也邀請112年度辦理計畫特色學校以本土語說唱藝術、歌謠舞蹈表演、英語短劇及自然科學實驗展現夏日樂學辦理成果,其中連續8年參與的雲林縣東榮國小以「啟動SDGs 在東榮」為題,讓學生體驗碾米及製米過程並透過彩繪米袋行銷「幸蝠米」,邊學邊玩本土語。
臺東縣介達國小以「masalut小米豐收」為題,透過石板屋文化、陶藝創作、編織花環、串珠、獵人文化及勇士舞等課程,讓孩子們在體驗中認識自己族群文化;而南投縣北梅國中「STEAM 機器人與新興科技」課程主題,則是讓學生透過初階的機器人製作與感測器的生活應用等,藉由程式設計編輯及機械組裝過程,發展孩子邏輯思維,提升創造思考能力。
國教署表示,夏日樂學讓學生在暑假學習不中斷,將持續辦理,期使更多學生體驗多元創新又豐富的課程,擁有精彩難忘的暑期學習回憶。
台灣郵報原始網址:讓學習走出教室!「夏日樂學計畫」9年已有14萬6,800學生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