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夏防中暑靠食補!中醫師揭三大夏日養生重點:健脾、補腎、清熱最關鍵

多種中藥材組合,針對夏季濕熱體質設計,具備健脾祛濕、補腎養陰、清熱解暑等功效。圖/unsplash
多種中藥材組合,針對夏季濕熱體質設計,具備健脾祛濕、補腎養陰、清熱解暑等功效。圖/unsplash

【YES新聞/記者朱立君報導】

隨著夏日高溫不斷攀升,除了防曬與多喝水,中醫也提醒:想要真正抵禦暑熱,調理體質才是關鍵所在。中醫強調,夏季應重視「健脾祛濕」、「滋陰補腎」與「清熱解暑」,透過正確的食療與生活調整,不但能改善倦怠、無力與消化不良等常見症狀,更能提升體力與免疫力。

Dr.Nice陳潮宗中醫診所的柯柏任中醫師指出,夏天是脾胃與腎氣最容易受損的時節,若能及早透過食補調理,將能有效避免「暑邪」與「濕氣」對身體造成的負擔,遠離中暑、疲憊與慢性不適。

為什麼夏天要「健脾」與「補腎」?

柯柏任中醫師說明,夏季濕熱交加,最易影響脾胃功能,造成消化不良、腹脹、倦怠等現象。此外,高溫會加速體內津液消耗與腎氣損傷,導致疲乏、四肢無力、睡眠品質差,甚至引發中暑。

「中暑不只是熱,往往是暑邪與濕邪的夾擊,會傷及氣陰與腎陽,這時若能透過正確食材調理,就能事半功倍。」柯柏任中醫師表示。

夏日養生三大重點與推薦食材

一、清熱解暑:遠離中暑威脅

中暑是夏天常見不適,建議多攝取具有清熱、生津、利濕功能的天然食材:

  • 西瓜:清熱解暑、生津利尿

  • 冬瓜:清熱利水、消腫消暑

  • 荷葉:升發清陽、清心解熱

  • 苦瓜:清熱解毒、清心明目

  • 綠豆:消暑利濕、清熱排毒

推薦料理如「冬瓜荷葉排骨湯」、「荷葉茶」、「綠豆薏仁湯」、「西瓜冰糖水」,可舒緩中暑常見症狀如頭暈、口乾與乏力。

二、健脾祛濕:讓身體不再沈重疲倦

脾胃為後天之本,夏天濕氣重,易造成脾胃功能低落。柯醫師建議補強健脾祛濕力:

  • 山藥:健脾益氣、補腎固精

  • 茯苓:健脾安神、利水滲濕

  • 薏仁:利水健脾、改善水腫

  • 陳皮:理氣消脹、燥濕化痰

推薦食譜如「四神湯」、「山藥薏仁紅棗粥」、「薏仁綠豆湯」等,幫助身體排濕氣、促進消化、提升活力。

三、補腎養陰:對抗夏日消耗與虛弱

高溫會消耗腎精與腎陽,特別是長時間外出、流汗過多者,更需注意補腎養陰。四神湯、黑豆排骨湯等都是日常簡單又有效的補腎料理。

食療三原則,中醫師貼心提醒:

  1. 避免過度生冷:雖炎熱,但過量冷飲反傷脾胃;

  2. 飲食清淡為主,多攝取當季蔬果與清補食材;

  3. 有慢性病或特殊體質者應先諮詢專業中醫師再進行進補,以免補錯反傷身。

柯柏任中醫師強調:「食補不是進補,而是順應時節調理體質的生活智慧。夏日只要吃對、吃得剛好,就能精神飽滿、活力一整季。」



本篇內容由中醫師柯柏任提供

更多食療建議與線上諮詢:

https://www.drnice.com.tw/products2_detail/57

想讓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