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新聞/中部特派員鄒志中報導 為慶祝「原住民族」一詞納入憲法增修條文31週年,深化原住民族文化在影像領域的公共參與與主體敘事,讓原民文化不只留存於記憶,更能透過鏡頭世代傳承、創新發展,並向外界擴散;台中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日前在台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盛大舉辦「第三屆原住民族日影片徵選競賽頒獎典禮」。本屆以《Mapacun看見原視界》為主題,旨在透過影像徵件與公開放映,連結歷史脈絡、個人記憶與創作動能,展現原住民族面對當代議題的觀察,以及文化自我書寫的實踐成果。
主辦單位指出,本屆徵選活動廣邀全台各地創作者共襄盛舉,吸引眾多作品參與,類型涵蓋劇情短片與紀錄片。參賽者們透過鏡頭,深入探索族群記憶、生命經驗、文化傳承與族語復振等多元主題。這些作品不僅生動呈現了原住民族文化的豐富樣貌,更觸及族人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與身份認同的轉譯過程,為原民影像創作開拓了更廣闊、深邃的敘事維度。
本屆最高榮譽「最佳影片獎」由深具文化內涵的太魯閣族紀錄片《台灣土地的聲音Pgagu|獵首笛》奪得。該片以傳統樂器Pgagu為主軸,巧妙融合族人生命經驗、祖靈信仰與文化追尋,深刻詮釋了Gaya精神,其兼具文化厚度與卓越視聽表現力,贏得評審高度讚譽。「評審團特別獎」則頒予本屆唯一劇情片《外婆的眉毛抹了灰土》。此片透過布農族女性跨族婚姻與返鄉困境的細膩敘述,生動描繪了個體情感與傳統規範間的張力與矛盾,展現文化身份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深刻思索。
「主題傳達獎」則由《我是哈更拉娃》獲得,影片以年輕泰雅族創作者的真摯視角,訴說其對部落與族語的深厚情感連結,彰顯了原民文化在世代交替中生生不息的傳承力量與希望。除了主題獎項,本屆亦頒發多項技術獎,涵蓋最佳剪輯、視覺設計、創意、美感與音效獎,肯定原住民影像創作者在數位敘事與文化轉譯上的卓越成就。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導演與團隊的創意巧思與技術成熟度,更深刻反映了原住民族在不同生活場域中對自身文化的獨特詮釋與實踐。
台中市原民會主委楊馨怡表示,今年適逢原住民族入憲31週年,影像不僅是紀錄與保存文化的工具,更是原住民族書寫歷史、展望未來的關鍵媒介。她強調,透過此次徵選活動,我們看見來自不同世代、背景與地理空間的原住民青年,如何在創作中展現對文化根源的深切關懷與自我認同的深刻反思。影像已然成為族人與社會對話的橋樑,更賦予原住民族在當代社會中形塑自主敘事與話語權的力量。
楊主委進一步指出,台中市原民會未來將持續推動原住民族影像創作支持計畫,深化原住民族文化在影像領域的公共參與與主體敘事,讓原民文化不只留存於記憶,更能透過鏡頭世代傳承、創新發展,並向外界擴散。她期待《Mapacun看見原視界》不僅是影像競賽的舞台,更能逐步發展為原住民族影像工作者揮灑創意、實現夢想的搖籃,甚至成為如同「原住民金馬獎」般的指標性盛會,激勵更多原民青年透過鏡頭,展現其獨特的創作能量與文化視角,讓世界透過影像,看見台灣原住民族豐富動人的故事與光芒。
頒獎典禮當晚可謂貴賓雲集,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份榮耀。出席者包括台中市原民會主委楊馨怡、台中市議員朱元宏、高雄市議員高忠德親臨現場;台中市議員吳建德及立法委員黃仁、陳瑩、盧縣一均派員表達致意,展現各界對原住民族文化與影像創作的高度關注與鼎力支持。此外,台中市族群委員張錦秀、陳舒芳、司金武、李建明、周進德、秀山里里長蔡錦瑭,以及評審委員拉娃谷倖、林隆士…等貴賓們亦蒞臨現場,共同為獲獎作品喝采,為原住民族影像創作的璀璨未來獻上祝福。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