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埔溪三橋修繕悄完工 鄭朝方投入800萬提升通行安全、注入城市美學


▲沿著豆子埔溪而下,在竹北高中後方的義崙橋完成橋體粉刷作業。(圖/記者蔣彤雲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竹北市公所近期完成豆子埔溪沿線多項橋體與步道改善工程,包括福竹街沿岸人行步道延伸翻修、義崙橋粉刷
、新寮橋欄杆安全強化等,工程雖非大型建設,卻是日復一日累積的城市美學實踐,也同步提升了民眾通行安全。

市長鄭朝方表示,豆子埔溪素有「竹北的母親之河」美名,流經市區的重要橋樑如博愛橋、義崙橋、新寮橋,長年使用已有褪色、鏽蝕或人行道破損等問題,是公所編列近800萬元進行優化整建。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位於市中心,博愛橋旁的福竹街河道側邊人行步道延伸與翻修工程,步道由原本130.5公尺延長至177.5公尺,並增設一座無障礙斜坡道,工程同步完成1,162平方公尺的道路刨鋪,並於涵洞兩側新設綠底標線人行道,讓整體步行動線更加安全、順暢,也改善了臨豆子埔溪的人行空間景觀。


▲沿著豆子埔溪而下,在竹北高中後方的義崙橋完成橋體粉刷作業。(圖/記者蔣彤雲攝) 

沿溪而下,在竹北高中後方的義崙橋則完成橋體粉刷作業,當地是西區居民熱門的休憩與運動路線,特別在傍晚時分,常見民眾從社崙橋進出義崙橋,圍繞溪畔散步或慢跑,原本褪色鏽蝕的朱紅橋體,已全數修復並重新上色,塑造更親水的城市氛圍。


▲新寮橋原為木質欄杆,以不鏽鋼材質替代原木,同步改善人行環境,提升民眾使用的安全性。(圖/記者蔣彤雲攝)

市長鄭朝方指出,豆子埔溪下游處還有一座新寮橋,是市公所辦理西區文化活動,如戲劇行旅的明華園演出、陌上花開等的地點,更是重要對外門面,新寮橋原為木質欄杆,因長年日曬雨淋出現欄杆斷裂與褪色,已影響整體安全與景觀,市公所以不鏽鋼材質替代原木,提升民眾使用的安全性。

鄭朝方說,透過常設、小規模但持續的基礎建設,以及細節修繕,一點一滴實現城市美學,是竹北市變得更美的關鍵拼圖,也是竹北市公所市政建設細水長流的日常積累。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