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科技營運中心設立真的準備好了嗎?

記者鄭儷絲/台北報導

今天司法法制委員會審議「國家海洋科技營運中心設置條例」,主打整合研究船、船模實驗室與海洋基礎研究能力,聽起來是好事。但我們不得不問——這個新單位的設立,真的能回應當前台灣海洋治理與產業發展的關鍵需求嗎?對此,玉珍也在質詢中表達對單位的看法與建議。

根據國科會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全台已經有大型研究船4艘,近10個校院單位,如成功大學、海洋大學、中研院、航港局等已具備海洋模擬與分析設備了,但這些設備的使用率平均不到7成!這顯示出嚴重的資源分散與重複投資問題。

再設一個單位,而不解決現有的問題,真的有意義嗎?

除此之外,採用「行政法人」的運作模式,是否具備清楚的問責與績效機制?中心未來三年有哪些科研目標?能否產出國防安全所需的水下地形圖、提供近岸流場資訊,甚至應用在港灣災害預警與產業布局上?都是玉珍看到單位報告後所產生的疑問!

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台灣的海洋主權、海洋永續治理與藍色經濟,海洋治理不是越多單位或越多人就好,而是要有一個有戰略、能整合、會帶動的核心平台,對此,玉珍提出以下三點呼籲:

一、先整合再設立:釐清現有單位功能與資源盤點,避免重複設施與人力配置。

二、建立具體KPI與退場機制:公開三年內的具體成果目標、合作對象與預期效益,並設下未達效益的處理機制。

三、強化產學研合作與國防應用對接:不能只做「學術研究」,更要服務於政策、產業與國安的實際需求。

海洋是台灣的未來,希望這個新成立的中心,不只是掛上國家之名,而是真的肩負起國家之責。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