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螺溪文化綠廊環境改善 北斗渡船頭及埤頭木棉花道改造開工


▲「東螺溪(北斗渡船頭及埤頭木棉花道)文化綠廊水環境改善整體計畫」7日舉辦動土典禮,總經費1億1,463萬5,000元,工期330日曆天,預計在明年2月底完工。(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孔亮云/彰化報導】

彰化縣政府盤點東螺溪景觀遊憩資源,啟動「東螺溪(北斗渡船頭及埤頭木棉花道)文化綠廊水環境改善整體計畫」,總經費1億1,463萬5,000元,經濟部補助9400萬,縣款補助2063萬5千元,已於114年3月完成工程發包,工期330日曆天,預計在明年2月底完工。縣長王惠美7日到北斗河濱公園出席開工典禮,希望透過水岸景觀廊道整體改善及共融式遊具之設置,提升鄰近居民生活品質,建構舒適的運動休憩及賞花環境,期待成為全國觀光遊憩的新亮點。


▲縣長王惠美希望透過水岸景觀廊道整體改善及共融式遊具之設置,提升鄰近居民生活品質,建構舒適的運動休憩及賞花環境,期待成為全國觀光遊憩的新亮點。(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王惠美表示,「東螺溪文化綠廊水環境改善整體計畫」是針對北斗渡船頭及埤頭木棉花道工程,特別感謝謝衣鳯立委在中央的積極協助爭取,從第一階段爭取到900萬元的設計規劃費,才讓縣府後續爭取到總經費7.65億的建設經費,感謝中央補助6億多,地方配合款1億多,也要謝謝縣議會的支持,中央地方攜手合作,共同架構起整個東螺溪的整體環境改善藍圖。
 

▲「東螺溪文化綠廊水環境改善整體計畫」是針對北斗渡船頭及埤頭木棉花道工程,相信完工後對遊客及在地民眾可提供更多休憩空間。(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王惠美指出,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北斗本身是一個非常有文化底蘊的地方,過去,東螺溪(舊濁水溪)流經北斗街南方,清治時期發展為北斗渡船口,是濁水溪河運的集散中心,可從北斗到鹿港,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現今,透過沿岸環境整理,希望重新梳理過往歷史文化,相信對遊客及在地民眾,未來提供更多休憩空間。另外,近期埤頭推廣木棉花道,尤其在木棉花季期間,常常人車爭道,藉由這次工程優化木棉花道,進行改善,預將在明年二月完工,讓大家有更好的賞花環境,期能如期如質完工,讓鄉親儘早享受到優質的設施及環境。

立委謝衣鳯表示,過去鄉親反映對東螺溪的改善意見,感謝縣長、議會及經濟部水利署對東螺溪文化綠廊改善計畫的用心規劃與大力支持,中央地方共同投入經費,北斗鎮長顏宏霖及埤頭鄉長杜懿彩提供寶貴建議,大家一起為地方來打拚、為彰化縣努力。

經濟部第四河川分署長李友平表示,感謝各級單位為改善水環境所做的努力,積極為東螺溪爭取預算,東螺溪在清朝時期是重要的護城河,北斗一帶更是過去的出海口,蘊含豐富的文化歷史意義,期望在改善水環境的同時,讓後代子孫了解並傳承這份歷史記憶,動工後將以超快的速度和最好的品質,力爭在明年2月左右完工。

北斗鎮長顏宏霖表示,感謝王惠美縣長對於北斗鎮的地方建設支持,除了這次工程,還有北斗衛福大樓、道路修繕、第一、第二殯儀館等。同時也感謝委員、經濟部水利署、議員等對於北斗鎮協助,代表會對於公所經費的支持,讓東螺溪工程能夠順利開工。

埤頭鄉長杜懿彩表示,埤頭鄉木棉花道是全國最長,感謝王惠美縣長縣府團隊支持辦理,在清明連假期間吸引許多人前來賞花。未來將在木棉花道旁邊設置木棧道及觀景臺,避免遊客賞花時跌落溝渠,工程預計明年2月會完工,讓木棉花道增添亮點。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