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台灣醫事法律學會於114年1月12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2025台灣醫法實務論壇-台北場」。本次論壇延續過去多元化的議題,涵蓋西醫、中醫、護理、藥事及法律領域,吸引眾多專家與實務工作者參與,齊聚探討醫療事故預防、智慧醫療與職場安全等重要議題,報名與會者超過七百多人。
台灣醫事法律學會張朝凱理事長感謝合辦單位:台北市醫師公會洪德仁理事長、台北律師公會張志朋理事長、台北市中醫師公會林源泉理事長、台北市藥師公會尹岱智理事長、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紀淑靜理事長等支持,強調透過醫界與法界的合作,期盼建立醫病倫理的橋梁,促進醫療體系的進步與社會和諧。
論壇開幕式胡峰賓秘書長邀請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法務部黃世杰政務次長、全國律師聯合會李玲玲理事長、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詹永兆理事長、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紀淑靜理事長、臺北市藥師公會尹岱智理事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醫事法規委員會吳欣席召集委員、監察院林郁容監察委員長擔任致詞貴賓。
邱泰源部長指出,論壇為跨界合作的平台,匯集醫學、法律與科技專業,共同探討如何以法律保障醫療安全,為台灣醫療法治奠定更堅實的基礎。特別提到,隨著人工智慧(AI)的興起,中醫科技化的創新潛力逐漸受到重視,而政府亦將積極投入,食藥署也已核准運用人工智慧機械學習機器技術的醫療器材許可,希望透過今天論壇深入的交流能激發更多創新思維,確保醫療機制與法治精神能夠同步發展,落實賴總統健康台灣的願景更紮實地奉獻。
黃世杰政務次長代表法務部感謝各醫療體系對於台灣醫療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及長期以來對於檢察官偵辦案件的協助,強調醫療與法律的結合是現代社會重要議題。醫法論壇提供醫界與法界深化的合作機會,尤其在醫療事故預防、醫療糾紛調解機制等方面,展現解決實務挑戰的實質成效。
李玲玲理事長、紀淑靜理事長及林郁容監察委員表示,隨科技進步,醫療與法律的連結愈加緊密,希望透過這樣的平台,提供所有一線的醫事人員更多法律專業知識,保障人民權益,促進社會穩定。
詹永兆理事長認為,本次針對「AI時代中醫師使用現代科技設備」的討論,有助推動中醫科技化,提升病患福祉,展現台灣在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結合的創新潛力。
吳欣席召委和尹岱智理事長皆表示,論壇每次都能切中時事,透過醫界、法界的交流,及醫預法的實施真的可以避免醫病之間的一些誤會和糾紛,讓病人得到最好的照顧。
本次論壇涵蓋五大主題,包括:「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及智慧醫療」、「醫院雇主之保護義務」、「AI時代中醫師使用現代科技設備之探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及「AI浪潮下虛擬醫事人員之責任」。
論壇中,各場次專家分別針對當前醫療與法律的核心議題展開討論:
第一場議題:由薛瑞元顧問、黃虹霞大法官、林靜儀政務次長、陳鋕雄教授、周廼寬醫師、方元沂教授探討【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及智慧醫療】分別介紹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修法之歷程,探討衛福資料之應用與管理上所面臨的挑戰,及從智慧醫療應用之生命週期出發,盤點相關法規,特別是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等草案,檢視相關個人資料保護之議題。
第二場議題:邀請紀淑靜理事長、楊佳陵律師、張瑞靜理事長、程居威律師、趙曰聰科長、鄭智文律師就【論醫院雇主之保護義務-以護理人員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為例】為主題,探討醫院雇主在法律框架下對醫護人員的保護義務,包括法律基礎、責任類型與實務應用,強調如何建立安全的醫療工作環境以保障醫護人員權益。
第三場議題:邀請林源泉理事長、林光彥律師、周彥瑢醫師、張濱璿律師、陳仲豪醫師、蔡毓貞律師分別從醫界及法界不同觀點討論【AI時代中醫師使用現代科技設備之探討】議題,探討中醫師使用AI時所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特色,期待協助中醫師未來開展出AI新時代的醫療模式,促進中醫藥科技的進步。
第四場議題:邀請到洪德仁理事長、黃世杰政務次長、劉越萍司長、陳玉華檢察官、吳欣席醫師、曾昭愷檢察官一同討論【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之探討】議題,從醫預法之立法重點、讓當事人了解調解的相關規定、限制證據運用及調解成立之效果到未來挑戰與建議。
第五場議題:邀請尹岱智理事長、鍾元珧律師、郭廷濠藥師、黃鈺媖律師、林亮光 藥師、黃正雄檢察官探討【AI浪潮下虛擬醫事人員之責任】談運用生成式AI技術所生成的虛擬醫事人員衍生相關醫療爭議問題。
台灣醫事法律學會秘書長胡峰賓表示,醫法論壇的成果豐碩,隨著AI時代的來臨,智慧醫療與法律制度的結合成為當前重要課題,需以推動醫病倫理與促進社會和諧為核心,進一步推動醫事法律的發展。
台灣醫事法律學會自民國74年創立以來,至今已走過40載,一直致力於醫學與法律的跨領域整合。透過論壇、期刊與研究等多元活動,積極推廣醫療法律知識,並協助處理醫療糾紛。去年分別舉辦宜蘭場、嘉義場、苗栗場及中醫場,成功舉辦多場醫法論壇,今年將繼續在全台各地推動相關活動,深化醫界與法界的合作,並透過專業交流,為醫療體系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注入更多動能。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