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源記者/綜合報導】
根據113年統計報告指出,台灣今年截至目前成功移植腎臟的病患人數約200人,然而等待腎臟移植的病患卻多達8千人。需求與捐贈來源之間的巨大缺口,讓不少病患在漫長的等待中忍受病痛,甚至錯過治療的機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暨北醫附醫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主任江仰仁醫師表示,台灣的器官移植技術已達國際水準,但捐贈數量的不足卻成為實現新生的最大阻礙。
讓愛延續,需要更靈活的制度
目前,台灣的器官捐贈法規除大愛捐贈外,僅允許親屬間的活體捐贈,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捐贈來源。而在許多國家,包括美國、韓國等,非親屬間的活體捐贈已被允許,從而能擴展捐贈來源,縮短病患的等待時間。江理事長指出,如果台灣的法規能適當放寬,讓非親屬之間的活體捐贈成為合法,同時有完整配套,將有助於讓更多病患獲得新生。
移植選擇,重啟新生路
隨著腎臟移植技術的進步,透析已不再是末期腎病患者的唯一選擇,但腎源不足仍是最大挑戰,台灣約9萬名洗腎患者中,僅8千人登記等待移植,對年輕且健康狀況較佳的患者,醫生會於洗腎前評估是否有移植可能,有望恢復更高的生活品質。
江醫師提到,加強移植資訊的教育與器官捐贈的推動,藉以縮短供需差距。同時透過良好的血壓與血糖控制,有望降低末期腎病的發生率,減少對透析和移植的需求。
成功移植案例見證生命的重生
儘管器官捐贈數量有限,仍有許多成功的移植故事讓人們看見生命延續的力量。一位女性患者在17歲時接受了親屬的腎臟移植,術後順利康復,不僅重新迎來健康生活,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且成功撫育下一代,不僅改變了病患的人生,也為他的家人帶來了難以言喻的喜悅和希望。江理事長提醒,移植手術後,患者需要遵從醫囑、按時服抗排斥藥、定期檢查,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讓這份無價的生命禮物長久陪伴,為重生之路增添保障。
讓器官捐贈成為人生規劃的一部分
江仰仁理事長呼籲大眾,面對器官捐贈短缺的挑戰,在推動法規進步的同時,也應思考如何讓器官捐贈成為生命規劃的一部分,器官捐贈不僅是醫學的突破,更是一項無私的善行。希望未來有更多人加入器官捐贈的行列,除了可以幫助更多病患重獲新生的契機,也讓每一顆捐贈的心帶來無限的希望。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2024年器官捐贈移植即時統計
https://www.torsc.org.tw/statistics/rt_stats.jsp?uid=283&pid=248&rn=-1144280441
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安斯泰來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MAT-TW-ADV-2024-00038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