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
1. 北區青年商會舉辦「2025疊出耆跡工作計劃閉幕典禮」 引進疊杯運動,助長者延緩認知衰退
2. 知名藝人劉穎璇(Tiffany)和長者一起疊杯
3. 嶺南大學跨學科學院助理教授(教學)莫鑑明教授於本計劃中進行追蹤研究,發現持續參與疊杯訓練的長者,壓力與焦慮指數有下降趨勢
香港2025年8月11日 /美通社/ —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峻,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中,便有1人患上認知障礙症;而每3名85歲或以上長者中,則有1人患上認知障礙症。因此,如何延緩長者認知退化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北區青年商會8 月10 日於上水彩園會堂盛大舉行「2025疊出耆跡工作計劃閉幕典禮」,項目在過去4個月透過十場疊杯運動培訓(Sport Stacking)成功協助超過200位長者提升手腦協調,並發現減緩腦退化的有顯著成果。活動主禮嘉賓為香港長者協會執行委員會主席余秀珠女士, BBS, MH, JP、知名藝人劉穎璇(Tiffany)、北區區議員劉鎮海、前北區區議會主席蘇西智先生SBS, MH及國際青年商會中國香港總會會長王師堯青商。活動獲得多個社會團體及企業的支持,包括香港長者協會、香港星光獅子會、嶺南大學、中國香港競技疊杯總會、和富社會企業、國際家政服務業持續發展聯會、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以及香港愛心魔法團等,推動社會以疊杯運動去延緩腦退化的關注。
疊杯運動的科學驗證
競技疊杯運動原為風靡全球的競速項目,近年經科學驗證,其「低門檻、高效益」的特性特別適合長者參與。北區青年商會會長郭澤豐指出:「我們主辦「疊出耆跡」目的是疊杯運動不需複雜器材或大型場地,長者只需一套專用杯子,即可在家中或社區中心隨時練習。從今次與嶺南大學的定質研究分析中,發現參與計劃的學員不僅反應速度提升,更透過團體訓練建立社交連結,有效改善心理健康,做到「疊出耆跡」的目的。」
根據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拉克羅斯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La Crosse)與科羅拉多梅薩大學(Colorado Mesa University)聯合研究,疊杯運動能提升參與者手眼協調能力達30%,並透過左右手交替動作刺激大腦兩側電流活動(Hart & Bixby, 2005),有助延緩認知衰退。研究顯示,疊杯運動的代謝當量(MET)達2.9級,與保齡球、步行等活動相當(Murray et al., 2009),適合長者維持基礎體能。
另外,嶺南大學跨學科學院助理教授(教學)莫鑑明教授於本計劃中進行追蹤研究,發現持續參與疊杯訓練的長者,壓力與焦慮指數有下降趨勢,且透過團體競賽建立歸屬感,間接增強社會連繫,莫教授說:「許多學員從最初抗拒到主動擔任助教,見證到疊杯運動有助長者的自信心大幅提升。」參加者也從訓練提升記憶力及腦手協調能力,以及團隊合作。
從「零基礎」到疊杯健將的蛻變
閉幕典禮上出席,一百二十位多位「老友記」,平均年齡65歲的學員,大家進行疊杯速度賽,展現驚人熟練度。其中參加者林女士更以7.24秒脫穎而出完成3-6-3花式疊杯比賽,成為全場冠軍。
劉穎璇與長者比拼
主禮嘉賓余秀珠女士讚揚「疊出耆跡」計劃結合了創新與科學證據,她表示:「養老已不再只是被動接受照顧,『疊出耆跡』證明長者可以藉由新興運動,積極管理自己的健康,真正實現『享老』的願景。」藝人劉穎璇也加入挑戰疊杯比賽,與疊杯「老手」比拼,她笑著說:「看到長者們這樣積極參與新興運動,真的讓我覺得很開心。」
搭建跨代共融橋樑
國際青年商會中國香港總會會長王師堯青商強認為:「面對高齡化社會,作為青年領袖在「疊出耆跡」活動中,青年商會以實際行動展示了這一使命。他們利用疊杯運動作為跨代互動的平台,不僅讓長者感受到新興運動帶來的健康益處,也激發了不同世代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籌委會主席林俊傑補充:「如果年輕人與長者一起學習疊杯,不單增跨代溝通共融,互相觀摩及學習,增加家庭凝聚力,同共創造「耆跡」。」
有關北區青年商會
北區青年商會成立於一九八五年,屬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轄下二十一分會之一,透過四大發展機會「個人、商務、社會及國際」,讓十八至四十歲之年青人參與工作計劃,以服務社會、訓練及提昇自我。
本會創辦時以北區為基地,隨著會務發展,會員現已來自全港各區。歷年來,本會籌辦了多種類型之工作計劃,包括「香港金口奬比賽」、「綠色辦公室」、「平和之燈」、「國際兒童文化交流營」,也有 「粵港澳大灣區- 北部都會區青年產業機遇論壇」、「領袖訓練營」及「清山起飛」等
有關「疊出耆跡」
「疊出耆跡」這項計劃以競技疊杯(Sport Stacking)新興運動引入長者社群。讓長者體驗手眼協調訓練,提升手腦協調、延緩退化,並促進跨代共融,讓銀髮一族享受運動樂趣。過去4月至8月期間,我們成功舉辦了10場專業訓練,累計服務超過200位老友記,並於閉幕禮進行了百位長者疊杯計時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