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署新竹分署攜手專家創新研習 探討公共工程「蝠」利共存之道


▲講師現場示範了豎琴網的架設與操作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於31日在新竹市軍功市民活動中心及日本帝國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舉辦工程生態檢核教育訓練,研習以「身在福中要知蝠」為題,探討「蝙蝠與公共工程的交集」,旨在深化公共工程的生態保育意識。

新竹分署特邀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何英毅博士分享台灣蝙蝠的豐富多樣性與獨特行為,揭示牠們在生態系統中的關鍵角色,並釐清大眾對蝙蝠常見的誤解;另透過工程實例,引導學員將蝙蝠保育觀點融入公共工程規劃與施工,提升生態檢核的實用性與可行性。


▲講師現場解說蝙蝠巢箱的設計與用途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這場研習特別帶領學員們,實地探訪了隱身在新竹城區的「大煙囪」,一個對霜毛蝠來說至關重要的棲息地,臺灣是霜毛蝠棲息分布的最南界,過去的紀錄都只零星出現個體,2010年,在大煙囪內部廢棄煙囪的夾縫處,首次發現了霜毛蝠的群集紀錄,這也是國內首次發現霜毛蝠的生殖育幼棲所,這項發現奠定了「大煙囪」重要的生態地位,也凸顯了保育的急迫性。

研習過程中,講師們不僅在現場示範了豎琴網的架設與操作,也詳盡解說了蝙蝠巢箱的設計與用途,更引導學員們實地觀察並判讀蝙蝠棲所的特徵,透過這些親身實踐,深化了學員們的實務經驗。

新竹分署強調,透過這次親臨現場的實地走訪,學員將能更具體地理解蝙蝠的生存挑戰與處境,期望所有從事公共工程的相關人員,都能將生態保育觀念真正內化到工程執行的每一個環節,透過持續的學習與調整,共同為公共工程與生態保護創造雙贏的局面。

想讓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