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策劃編輯部)
佛教歷史中,目犍連尊者的孝行故事流傳千古。為救度母親脫離餓鬼之苦,尊者發心廣施齋聖,邀集十方僧眾齊聚供養,以此殊勝功德祈願母親超生善道,成就佛教齋僧法會的重要起源。這段感人肺腑的佛典故事,不僅彰顯了孝道精神,更奠定了「盂蘭盆法會」於佛教儀軌中的地位。
為弘揚佛陀教法,推廣佛學教育,並秉承目犍連尊者孝行精神,桃園市新屋區心善寺於民國114年8月3日舉行「供佛齋僧大法會」。法會由心善寺住持惠謙法師親自主持,現場莊嚴隆重、儀軌清淨如法,參與信眾、青年志工與僧伽代表齊聚一堂,以心誠供佛、至誠供僧、發善願、求圓滿,呈現出一場兼具佛法內涵與社會連結的殊勝盛會。
因緣和合,善美成就
此次法會的啟動,源自於惠謙法師長期對於佛教教育、青年培力與社區關懷的用心耕耘。法師深知,佛法若無弘揚與實踐,只會淪為形式;而弘揚佛法,必須從青年著手。因此,心善寺近期與佛光大學、聯合大學、地方佛教團體及常罩樂伴長期照顧產業鏈攜手合作交流,並規劃青年佛教志工與生命教育課程,期盼培養年輕世代的慈悲心與智慧觀。
在此次齋僧法會籌備期間,除了法師帶領寺中僧團與志工團隊默默付出,更獲得來自各方大德的鼎力相助,由楊麗環執行長及陳陽明總幹事統籌規劃;埔頂里李美玉里長協助民事拜會相關行程;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國立聯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師生代表亦專程前來,協助法會流程規劃與記錄,同時也進行佛教文化與供僧意涵的教學與分享,提升大眾的法義理解。
此外,來自高雄的社團法人高雄市福緣聚十方善行協會林蕙招理事長與協會成員及仙桃素有限公司團隊不辭辛勞,發揮善心,也主動北上響應此次活動,提供供僧食材與義工資源。秉持佛教的「施與行善」精神,以實際行動支持與社會結合的努力,形成社群與信仰的良性循環。
法會紀實:誠心供養,莊嚴;法喜充滿
114年8月3日清晨,天氣晴朗,祥雲飄逸。心善寺外已聚集眾多信眾,穿著整齊、心存敬意地排隊入場。上午9時,法會正式開始,由惠謙法師、法藏法師、慧聰法師引領諸位僧眾誦持《盂蘭盆經》,並舉行「供佛齋僧大典」,以最清淨莊嚴的儀式向十方三寶獻上供養。法會中貴賓雲集;出席的貴賓有法務部政務次長黃世杰、桃園市政府民政局藍品畯副局長、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許鶴齡教授、國立聯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李啟睿助理教授、資深女星澎澎、尋樂藝文愛心協會楊芸會長、新屋區埔頂里李美玉里長及各產業代表,一同為法會與眾生祈願。
供佛齋僧法會設置了法相莊嚴的供桌,擺滿素齋、香果與鮮花。信眾依序奉上供品,以虔誠之心祈求福慧增長、冤親得解、祖先超薦、現世安康。齋僧法會由惠謙法師親自主持,象徵尊重僧伽的清淨功德,並邀請來自各地寺院的僧眾共同參與,以增其福報。
青年培力與佛法傳承
心善寺近期重視青年參與,未來規劃設置「青年菩薩團」、「佛學兒童AI營隊」、「佛學青年課程」等活動,引導年輕人從生活中實踐佛法。在這次法會中,青年不只是志工,更是主動參與者與學習者。協助接待、佈置、宣導與環保清潔等各項工作,展現新一代佛教青年的行動力與慈悲心。
其中一段特別溫馨的環節,是由心善青年志工簡弘翰、吳宇凡、李科賜所準備的「祈願卡」,上面寫著對朋友、父母、家人、祖先的感恩與祝福,祈願卡象徵將孝思轉化為修行動力,深刻實踐目犍連尊者的孝行精神。
惠謙法師開示:「佛法要在社會中落地,年輕人就是最重要的橋梁。讓青年透過參與佛教活動,建立信仰基礎與道德觀念,未來就能在各行各業中發光發熱,利益眾生。」
善願圓滿,迴向十方
隨著日中時分,供僧圓滿,法會進入迴向儀式。惠謙法師帶領全場僧信迴向所有功德,祈願世界和平、社會和諧、眾生離苦得樂,並為參與法會的所有家庭與先亡迴向超薦,圓滿功德。此次心善寺齋僧法會不僅重現佛教傳統的宗教意義,更透過現代管理與資源整合,結合官方、學術界、產業界與信仰團體,展現了一場融合信仰教育、青年培力與社會責任的實踐典範。有關心善寺相關信息,可以透過QR Code追蹤心善寺官方網站及惠謙法師的專頁來進一步了解;未來,心善寺將持續以「禮敬三寶,供養僧眾」為核心精神,在惠謙法師的帶領下推動更多有深度、有廣度的佛教教育與公益活動,廣結善緣,弘揚佛法,造福社會。
圖片提供:邱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