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埤塘資源開創綠能新局 桃市府宣佈推動小水力發電能源


▲桃市佈局小水力發電,張善政市長:善用埤塘資源開創綠能新局。(圖/市府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范文濱/桃園報導】

基於桃園已停止於埤塘及公有土地上設置大規模光電設施,市長張善政上午出席「桃園市小水力發電推動聯盟交流會」表示,桃園擁有豐富埤塘資源與穩定水源,為推動小水力發電的理想場域,市府已全面啟動相關規劃,善用天然條件積極導入小水力技術,開創綠能新局。

張善政市長指出,桃園已停止於埤塘及公有土地上設置大規模光電設施,目前僅發電量有限的屋頂型空間尚可使用;風電拓展則受土地及海域管轄限制,近期颱風對南部地區光電設施的影響,也突顯再生能源發展多元並進的重要性。小水力發電具備穩定性高、環境衝擊低及就地供電等優勢,可有效補足綠電缺口。市府已整合水務局、經發局及農業局三大局處啟動規劃,並與產業界攜手合作,可望迅速展現實質成果。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李鴻源表示,綠能已是全球趨勢,小水力發電對桃園更具特殊意義。桃園為全臺埤塘密度最高城市之一,並擁有兩條水量穩定大圳,具備發展潛力。桃園市是少數由政府主導系統性規劃小水力發電的縣市,有助企業取得綠電憑證,加速綠電推動與資源整合,推動城市綠能轉型。

環保局表示,市府已規劃於南崁溪水汴頭及4-1號、12號攔河堰設置微水力發電設備,提升桃園再生能源使用占比。目前本市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1,110MW,包含76%太陽光電、12%水力、9%風力,以及其他前瞻能源。市府將持續投入小水力發電研究與發展,以因應極端氣候衝擊,提升能源韌性。

環保局指出,啟動「桃園市小水力發電推動聯盟」是實現再生能源多元化的重要一步。市府整合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及各地管理處資源,結合企業力量,加速技術推廣與綠電供應,發揮桃園水資源優勢,穩健邁向淨零轉型。此外,《桃園市推動淨零城市自治條例》已於今(114)年6月獲中央核定,其中「產業綠能」為四大推動主軸之一,桃園未來將以埤塘、河川與水資源回收中心為基礎,發展具規模的小水力發電,落實永續城市願景。

今日包括農業部農田水利署綜合企劃組副組長梁秋萍、桃園管理處主任工程師游象權、市府環保局長顏己喨、水務局長劉振宇、經發局專門委員林文閔、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李鴻源、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資深部經理才國宗、台灣美光晶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環安部經理陳柏仁、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資深經理孫讀文、台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商業務經理彭郁文、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經理郭啟政、大同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專案經理戴發奎、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管理師劉力維等均一同出席。

想讓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