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百佑報導
臺灣台語小說家、詩人陳雷(本名吳景裕)於加拿大當地時間6月27日下午辭世,享壽多年。文化部長李遠聞訊表達深切哀悼,並肯定陳雷畢生對推動台語文學的不懈貢獻,將頒發旌揚狀予以表彰。
陳雷是戰後首位以台語創作小說的作家,也是目前台語小說創作量最多的文學家。他的文學成就深植台灣語言文化,作品橫跨小說、散文、劇本,內容展現強烈的台灣意識與人道關懷,為台語文學奠定重要基石。
文化部表示,陳雷不僅是創作者,更是台語文運動的重要推手,曾與文友共同創辦《台文通訊》,對台語文學教育與推廣具深遠影響。其小說語言地道、筆法俐落,廣泛描繪台灣人民在不同時代下的生命樣貌。

陳雷1940年代出生於上海,6歲返台,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赴加拿大取得免疫學博士學位後定居多倫多,長年從事學術與文學創作,是北美極具影響力的台語作家之一。
其代表作包括小說集《永遠ê故鄉》、《歸仁阿媽》、《阿春無罪》,中篇小說《最後ê甘蔗園》,長篇小說《鄉史補記》,以及劇本與散文選集。尤其《鄉史補記》全書27萬字,歷時六年完成,被譽為台語文學史上的大河小說經典,描繪西拉雅族群故事,深刻喚起台灣歷史記憶。
1980年代創作的《百家春》以二二八事件為主題,在戒嚴末期首度刊載於鄭南榕主編的《自由時代》雜誌,展現其文學勇氣與社會批判精神。
台灣文學評論者方耀乾表示,陳雷小說深刻描繪殖民統治下的人民命運,語言傳神、節奏明快,是少數能兼具美學與歷史厚度的作家。
文化部指出,2023年成功大學台文系舉辦「陳雷台灣文學節」即為肯定其影響力,2025年6月他更獲得蔣發太孫玉枝台語文教育基金會頒發之「發枝台語薪傳終身貢獻獎」。
文化部強調,陳雷的辭世是台灣文壇重大損失,將持續推廣其文學遺產,讓更多人認識並延續台語文學的精神與力量。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