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丹娜】 Madonna 令人喘不過氣的時尚座標

文/袁青

35年後,…….你真的認識Madonna「娜姐」嗎?
35年前,1990年5月22日,《I’m Breathless》專輯問世。不僅是《迪克崔西》(Dick Tracy)電影原聲帶,其實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肢體、造型與身份的多重演出,瑪丹娜不只定義了一個角色,更打造了一種風格。


今天,瑪丹娜的餘波不只是流行音樂史的一頁,更改寫了90年代女性如何掌握自己、活出精采的命運。
復古不是懷舊,是前衛。

《I’m Breathless》的封面與MV造型,全數圍繞1930年代好萊塢銀幕女伶展開——珍珠耳環、緞面禮服、紅唇與金髮,一個看似對瑪麗蓮·夢露的致敬,卻在瑪丹娜身上成為對性感的再定義。


不是「重現」夢露,而是在「駕馭」性感⋯⋯重塑女性不再是被"觀賞"的對象,而成為主導的策劃者。
Jean Paul Gaultier操刀的錐形馬甲、黑色蕾絲手套、極簡剪裁緊身裙……這些顛覆性感的舞台造型,甚至轉化為當代女性時尚符號。


其中,單曲〈Vogue〉成為全球熱門,登上超過 30 個國家的排行榜冠軍,並首度將紐約黑人與拉LGBTQ+社群文化的舞蹈推向主流。
在MV中,瑪丹帶領一群舞者,從爵士到搖擺、融合優雅與街頭表演Vogueing舞步,不僅喚醒人們對擁抱"社會邊緣者"次文化的觀看,也讓「House」、「Ballroom」、「Pose」等詞彙開始出現在主流文化中,在在影響至今。


她就是潮流。瑪丹娜在《I’m Breathless》中的實驗性,來自對「風格」的野心。這不只是音樂的變奏,更是女性拿回身體主導權與社會角色的重塑。


打破「流行歌手」的刻板印象,讓性感本身成為一種多層次的語言——可以復古、可以強勢,可以溫柔,誰說不能也是一種諷刺?
35年後,《I’m Breathless》專輯,看到瑪丹娜如何讓「時尚」成為一種主張。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